中評社高雄9月23日電/台灣藝術研究院院長林富男將於今年年11月20日至12月21日在彰化生活美學館舉辦個人油畫展。最近,林富男將個展的作品匯集成冊,取名《異流油畫》,並邀請兩岸及海外專家寫序。台灣美術史專家、藝術評論家、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謝里法為此特別寫了一篇“漂流座標下的誓言”的序,全文如下:
(一)流
彰化生活美學館即將舉辦近年冒起藝壇的壯年輩畫家林富男個展,有機會展前在畫室裡看過他的作品,這對我是難得機緣,一個優秀畫家的形成出現在眼前,令人對他的前程抱有無比期待。
林富男創辦台灣國展已有十年,真正執筆作畫始於2010年,至今僅四年,對一般畫家還只是初學階段,而他別具天生感性加上後天環境際遇,在藝術這條路上備受鼓勵已慢慢走出專業的興趣來。
兩年前在台東美術館的一次聯展裡首次看到他的作品,令我驚訝不已,是一幅不會畫畫的人畫出來的好畫,沒有受當今畫壇風氣污染。由體內能量自然發散出來的作品,看來十分動人。當時我心裡在想,多年浸淫於政商界的他,一頭栽進繪畫領域,是什麼力量引領他走過來,往後在這路上還能走多遠。過去常見有人從藝術走向政治而令人感到可惜,反之,從政治而轉入藝術者多數備受稱許。林富男有雄厚的政商底子,日後是否放得下而專注於藝術,還是三者兼顧,很快就面臨抉擇的時候。 人的一生成就像金字塔般,底座越寛能疊得越高,到了最頂端就只剩下一塊石頭,齊白石詩、書、畫三全,後人的評價仍有先後;林富男的政、商、藝三者,在我的期許應以藝為最頂端的一塊石頭。
(二)動
近日看到林富男的近作,更覺他的畫不是如一般所言跳脫傳統或未走入傳統,而是沿著傳統行走在外環道上,雖然路程較長卻能快速行駛,因此從創作過程能看出一種“流動”感,這也正是作者所強調的創作主軸。
若從學院的尺度衡量,在許多作品裡又能看出林富男對形象掌握的寫實能力,並非經過訓練而是憑個人天生的感性所達成,加上豐富想像力為補助,令筆下的造型更具新意和動感,即作者所謂的“飄浮”境界。
其中,較為寫實的畫面如停留在枝頭的鳥類及幽游於水中的錦魚,除了鳥與魚本身的動態;更令我讚賞的是樹木枝葉的造型架構下形成的空間感,以及因魚在水中游動造成的流動水紋和水池的深度,使用特殊材料的技法已到了純熟程度。還有櫻花樹的枝葉把疏鬆緊密的相對關係鋪陳得極自然,想起李石樵在指導學生時說過的:“畫樹要把樹畫得可以拿竹竿穿過它。”這點在林富男的畫裡已經作到了。
畫布的格式多半屬於正方型,應是作者刻意訂製的,四個等邊的畫布,構圖容易朝中央凝聚,造成畫面的穩定而呈現靜止狀態,但他利用多變的造型和大筆涮過的筆觸,加上流動性的半自動畫法,製造出動的氣勢,這是林富男繪畫的最大特色。
接著看他對顏色的處理,甚少是直接以原色去製造對比,而是利用輔色之間的互相對應,譬如橙色偏黃與翠綠或淺藍相間,以色彩的襯托讓畫面雖沒有高明度和彩度也顯得十分鮮明活潑。
(三)漂
林富男的繪畫作品看得越多就越覺不宜以素人的角度去尋找論點,雖然他從事繪畫不到四年,且是中年以後才真正提筆,可是在某些技法卻是有相當成熟度,尤其對畫面的思考則更是專業,把構圖掌握得十分緊湊。不像初學者或素人易於讓畫面鬆散,最後不知如何控制。不過,若是以嚴格的尺度把他當專業的畫家,又覺得他對畫面的處理顯得生疏,有力不從心之處。
最明顯的是作品中出現有具象和抽象的差距,這當中作者似有意在具象的畫面裡使用透明及半透明顏料,以揮灑的方式故意破壞形象的完整,把畫面往抽象推進一大步;另外本來就是抽象的構圖,一開始便以潑灑技法呈現“流動與漂浮”的動感,在有意無意間又隱約讓形象浮現於畫面。不管從抽象或具象作起步,最後看到的都是在半抽象及半具象之間,相信若能朝這方向去發展,將遂漸形塑成屬於個人的統一風格。
若從精神面來看林富男的創作,他創作心態有些許類似梵谷屬突發的衝動,是一種強烈慾念激發的發洩性精神狀態的產品。
直接從作品的角度反過來對作者性格進行診斷,那就像界於一幅聖母與魔鬼之間的畫像,色彩濃艷又充滿神秘,令觀者發狂想去犯罪,是一種超刺激的興奮劑。這在梵谷的生命裡有如火焰般在燃燒;而林富男的生命就像大洋的漩渦把人捲進海底。然兩者皆有述說不完數千年的故事,卻找不到任何的註解,如高山流水一洩千里。每當觀賞他的作品,可想像作者是如何在激情下執筆,近乎瘋狂的情緒一氣完成,最後得到的是精神解脫之後的大喜悅。
(四)浮
林富男在使用的繪畫材料上有新的發現,是因為曾經在研究所學過材料科學課程,他於自述中提到:“……在畫面中鋪入彩度較高的藍、綠、紅、橘等天然奈米化礦材及微量金屬,並酌入適量天然珍珠粉,調理出半透明的色澤,”由於接納多樣非傳統的材料,不得不混合運用多種技法,除了用筆去畫、塗、涮、點之外,更滲以貼、噴、染、拓、暈、磨、灑、潑、流等“主流油畫”以外的另類技巧,作者對此自稱為“異流”。觀眾面對這樣的畫作,首先在腦裡思索的是這畫是什麼材料用什麼方法畫出來的,以這種對畫面的好奇心為切入點遂漸走入繪畫內容的欣賞,方法的特異性是他的藝術所以吸引人的地方。
“異流”最令人聯想到異形、異象、異樣、異類、異端、異想、異教等非本位、非主流、非我族類的,在美術領域走的另一條發展路線,具有另類的美學內涵,將可能延伸出異於現有繪畫模式的新流派。果真如此,這應是我等所最期待的,代表了台灣美術又跨出一大步。
二Ο一四年七月十二日 台中
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
台灣美術史專家、藝術評論家
台灣藝術研究院院士
謝里法
【專長】觀念藝術、藝術評論、版畫、繪畫
【學歷】國立台灣師大美術系、巴黎國立美術學院
【經歷】旅居巴黎、美國紐約,住進紐約西貝茲藝術家中心專業創作銅版及絹印版畫;曾任彰化師範大學美術系客座藝術家、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、台中教育大學副教授,教授台灣美術史課程。
【著作】日據時代台灣美術運動史 和阿笠談美術 台灣出土人物誌